经济纠纷申请仲裁的时效是三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经济纠纷的方式非常多,只要处理方式不违反法律规定,诉讼时效随时随地可以中断,根据规定,经济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一、经济纠纷申请经济仲裁最多年限是多少年? 经济纠纷申请经济仲裁的时效最多是3年,超过诉讼时效会丧失胜诉权。 《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经济纠纷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三、经济纠纷申请仲裁的条件有哪些?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四、经济纠纷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1、两者处理纠纷的机构不同。 仲裁由当地仲裁委受理,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诉讼由法院受理,监督机构是检察院。 2、一旦合同双方约定选择仲裁解决合同纠纷,就不能到法院再进行诉讼。 3、仲裁按照自愿原则,诉讼则不以另一方意志为转移。 4、受案范围不同,仲裁只能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法院则可以受理各类纠纷。 5、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制,申请撤销时法院一般不再从实体进行审查,如程序中有明显错误时可以撤销;诉讼如对一审不服还可以上诉,二审不服可在二年内申请再审。 6、仲裁庭审理案件通常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人民法院实行案件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对于经济纠纷,我国法律制度中规定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并没有规定过经济纠纷必须要通过仲裁处理,事实上,经济纠纷申请仲裁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需要有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仲裁委员会不会受理当事人的仲裁申请。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