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法典》第1024条中有关于名誉权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民事主体是依法享有名誉权的,民事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还包括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一、名誉权是法律第几条规定的? 名誉权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的,根据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名誉权。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二、名誉权侵权纠纷的诉讼流程有哪些?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三、侵犯名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怎么确定?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名誉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司法实践中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多,一般情况下要承担赔礼道歉,停止侵权等民事责任,但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