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在中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0年。 但是,20年的诉讼时效并不是从提起诉讼之日起计算,而是从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本文将介绍20年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20年的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债权人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
在中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20年。
但是,20年的诉讼时效并不是从提起诉讼之日起计算,而是从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本文将介绍20年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20年的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债权人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对债务人的财产享有主张权利的能力之日起60内没有主张权利,则丧失丧失胜诉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20年的诉讼时效并不是从债权人提起诉讼之日起计算,而是从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因此,如果债权人在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60内有主张权利,即使未提起诉讼,也丧失了丧失胜诉权的权利。
如果债权人在20年内未主张权利,则20年的时效将自动中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自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之日起20年内,人民法院没有受理债权人的诉讼的,债权人丧失丧失胜诉权。
如果债权人在20年内因其他原因中断了20年的时效,则需要重新计算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行使诉讼权利,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债权人的诉讼行为已经明显违法,不能继续执行的,债权人应当在时效中断事由消除之日起,恢复行使诉讼权利。
因此,20年的诉讼时效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债权人能够主张权利的时间、诉讼行为是否明显违法以及是否中断等因素。
如果债权人在20年内没有主张权利,则20年的时效将自动中断,债权人可以在中断事由消除之日起恢复行使诉讼权利。
如果债权人在20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中断了20年的时效,则需要重新计算时效。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