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诉讼时效是中国大陆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损失或者履行其他义务的时效,不能超过20年。 这个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而且如果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采取过补救措施,时效予以延长。 那么,20年诉讼时效的意义是什么呢? 20年诉讼时效的设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
20年诉讼时效是中国大陆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个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赔偿损失或者履行其他义务的时效,不能超过20年。
这个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而且如果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采取过补救措施,时效予以延长。
那么,20年诉讼时效的意义是什么呢?
20年诉讼时效的设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当事人在权益受到侵害后长期拖延诉讼,使得对方有足够的时间来转移财产、销毁证据或者避讳法律。
在实务中,很多当事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采取法律措施,导致权益受损,而20年时效的设立则可以让他们在时效结束之前及时采取行动,避免权益进一步丧失。
当然,20年诉讼时效并不是没有例外。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20年时效期间结束后,当事人又达成和解、调解协议的,可以重新计算时效。
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内容。
由此可见,20年诉讼时效也有特殊情况,需要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重新计算时效。
20年诉讼时效是中国大陆法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设立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当事人在权益受到侵害后长期拖延诉讼,使得对方有足够的时间来转移财产、销毁证据或者避讳法律。
在实务中,20年诉讼时效的设立也需要注意特殊情况,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