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律师收费标准 > 律师代理费 >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民事诉讼时效怎么起诉)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民事诉讼时效怎么起诉)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5 16:09:00 浏览量:21

民事诉讼时效是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法律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当事人如果未提出书面异议并实际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则丧失请求法院确认其权利成立的法律依据。 起诉民事案件需要准备起诉状,并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没有约定时效期间的债务纠纷,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自债务到期之日起10年内提出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这个时效期...

民事诉讼时效是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法律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当事人如果未提出书面异议并实际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则丧失请求法院确认其权利成立的法律依据。

起诉民事案件需要准备起诉状,并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没有约定时效期间的债务纠纷,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自债务到期之日起10年内提出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这个时效期间内起诉,则丧失起诉权。

对于没有约定时效期间的债务纠纷,根据《民法总则》第141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自债务到期之日起3年内提出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这个时效期间内起诉,则丧失起诉权。

对于涉及人身损害的案件,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受害人在侵权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这个时效期间内起诉,则丧失起诉权。

对于涉及财产损害的案件,根据《民法通则》第138条的规定,受害人在侵权之日起3年内提出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这个时效期间内起诉,则丧失起诉权。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期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进行规定的。

如果当事人发现其权利被侵害,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并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避免丧失起诉权。

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未提出诉讼,则丧失起诉权,并需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民事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