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怎么计算 2.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起算 3.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怎么计算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方式。 ...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方式。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起算时间为当事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日期。
一般来说,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则民事诉讼时效期限自动中断。
当事人可以在中断后重新提出诉讼,但不能超过规定的时效期限。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当事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日期计算;
另一种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间计算。
按照当事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日期计算的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
但是,当事人可以在2年内重新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不受最长2年诉讼时效期限的限制。
例如,假设甲于2020年1月1日向乙提起诉讼,要求乙赔偿其损失,但是乙在2020年3月1日向甲提出了反驳意见,导致时效中断。
甲可以在2020年4月1日再次向乙提起诉讼,但是不能超过2年,即2022年1月1日。
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间计算的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为20年。
但是,当事人可以在20年内重新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不受最长20年诉讼时效期限的限制。
例如,假设乙于2019年1月1日向丙提起诉讼,要求丙赔偿其损失,但是丙在2019年6月1日向乙提出了反驳意见,导致时效中断。
乙可以在2020年1月1日再次向丙提起诉讼,但是不能超过20年,即2029年1月1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未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则民事诉讼时效期限将重新计算。
此外,如果当事人未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提出诉讼,但是在此期间经过一定的期间未放弃权利,则时效也可以重新起算。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的计算民事诉讼时效期限。
如果当事人未按照规定计算民事诉讼时效期限,则可能会导致权利丧失,因此应当引起注意。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