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 > 民法典中的监护人规定((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哪些))

民法典中的监护人规定((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哪些))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13 22:53:43 浏览量:17

1. 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哪些 2.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3.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4. 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有哪些区别 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哪些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民法典规定监护人有哪些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二、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三、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一)由对被监护人负有监护职责的人担任监护人。

(二)如果被监护人由于以下三种原因不能行使监护权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的申请,经有关组织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担任监护人:

  1.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2. 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3. 由于父母的错误,兄、姐夫或者有扶养关系的继母,对于此类案件,有的人认为自己不是监护人,自己的错误,而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关系。

二、监护人与被监护人有哪些区别

  1. 监护是为了监督、保护被监护人的权利,即监督和保护其行为。

  2. 监护人的监护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加以保护的人格权的总称。

  3. 监护人是其生父母、养父母、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4.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顺序,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监护人的存在优先于被监护人的效力。

(1)监护人首先是父母,而监护人首先是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

监护人的角色,是父母的忠实、教育义务和保护义务,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监护人可以避免父母离婚而消除或使父母在任何时候不能履行监护职责。

(2)监护人有义务对未成年人的信件负责,信件应当由监护人保密。

(3)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公开或者让未成年人接触或者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区、托儿所。

(4)监护人和被监护人共同生活的成年人有监督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法规章程和各项规定的义务,并应当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配合做好监护人的教育工作。

  1. 当地的《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肩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民法典 监护人 规定